|
||||||
|
||||||
|
在西非貝寧,由中國電建所屬水電一局承建的市政路項目正將藍圖變為通途。陽光下,公路項目現場中貝兩國員工在工地上并肩忙碌。在這片希望的熱土上,一位名叫安波的貝寧青年,以其精湛的雙語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理解,成為連接中貝團隊不可或缺的“連心橋”。從阿波美卡拉維大學孔子學院的優秀學子,到貝寧市政路項目商務保障部的業務骨干,安波用奮斗書寫著屬于自己的“一帶一路”故事。 從漢字啟蒙到文化使者 “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”懷揣著對遙遠東方的向往,17歲的安波走進了孔子學院的課堂。最初,方塊的漢字在他眼中如同神秘的圖畫,而抑揚頓挫的聲調更是學習的難點。在重慶交通大學外派教師的耐心指導下,他從“橫平豎直”開始,一筆一劃地練習,不僅掌握了流利的漢語,更深深沉醉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。 “不學禮,無以立。”孔子學院的學習遠不止于語言。安波積極參與各類文化實踐活動,從書寫春聯到體驗剪紙,從學習中國茶藝到參與太極鍛煉,他對中國的理解從書本走向生活。因表現優異,他多次在貝寧“漢語橋”比賽中擔任志愿者,用當地語言向觀眾生動講解中國古詩詞的意境,還在春節聯歡會上協助組織舞龍舞獅表演,讓更多貝寧民眾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。這段經歷,為他日后投身中貝合作項目埋下了夢想的種子。 于細微處見真章 加入貝寧市政路項目后,他被分配在商務保障部,這里的工作繁雜、標準極高,是項目順暢運行的“神經中樞”。 安波很快展現出他的專業價值。面對厚達數百頁的技術規范與合同文件,他不僅能做到精準的語意轉換,更能結合當地的法律法規與商業慣例,他的辦公桌上總放著三色記號筆和一本已被翻舊的雙語法律詞典,每一份經他手的文件,都布滿了細致的批注。 安波的價值在一次次危機化解中得以彰顯。項目路基加固作業在即,核心物資水泥的供應商卻因產能飽和,告知原定供貨可能延遲一周,這將直接導致關鍵工序停滯,連鎖影響整體進度。安波主動前往供應商處協調。他沒有強硬施壓,而是先真誠認可對方的產能壓力,營造了良好的溝通氛圍。隨后,他結合項目進度表,用當地語言清晰闡釋了延遲供貨將引發的連鎖反應,讓供應商直觀理解了事情的緊迫性。緊接著,他提出了一個建設性的“分批供貨”方案。這一務實且富有彈性的方案贏得了供應商的認同,難題迎刃而解,水泥如期運抵,保障了施工的連續性。中方負責人由衷贊嘆:“安波的溝通既有智慧又有溫度,他總能找到那個共贏的支點,撬動難題。” 打造“美美與共”的項目團隊 “相知無遠近,萬里尚為鄰。”安波深知,一個成功的跨國項目,不僅需要專業的協作,更需要文化的融合與心靈的相通。他自發成為項目上的“文化大使”。 他利用業余時間開設“雙向小課堂”:一方面,他為中國同事講解貝寧的社會結構、溝通禮儀與主要民族的習俗禁忌,幫助中方團隊更好地融入當地;另一方面,他組織貝寧員工學習基礎中文工作用語,并介紹中國同事嚴謹、高效的工作風格背后的文化邏輯,增進彼此的理解。 在貝寧的傳統節日里,他熱情邀請中國同事到家中做客,分享傳統美食,講解節日淵源;在中國春節和中秋節,他則積極組織貼春聯、包餃子、做月餅等活動,讓貝寧員工沉浸式體驗中國文化的溫情與魅力。在他的努力下,項目團隊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。商務保障部負責人感慨道:“安波常說‘獨木難成林’,他就像團隊里的潤滑劑和黏合劑,讓不同背景的同事真正做到了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。” 做絲路延伸的堅定基石 如今,在貝寧市政路項目的施工現場,依然經常能看到安波忙碌的身影。他時而用中文與中方管理人員確認技術細節,時而用本地語言向勞務班組解釋工作安排,確保指令傳達的百分百準確。 工作之余,他堅持學習,不斷汲取項目管理與國際商務的新知識,希望未來能承擔更重要的職責,他的成長故事,也成為中國電建深度推進屬地化人才戰略的一個生動縮影。 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”安波常用這句話來表達他的決心。這條不斷延伸的市政路,不僅是便利民眾出行、促進區域發展的基礎設施,更是中貝友誼與合作的堅實見證。安波,這位年輕的筑夢者,正以語言為基,以文化為魂,用他的專業與熱忱,在西非大地上繼續書寫著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共贏的動人篇章。 |
||||||
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|
|
|

